
體部描述
體形: 半像矮腳馬型,肌肉發(fā)達
頭部: 為雞心形
耳朵: 大,尖呈圓弧形
眼睛: 大而圓,呈晶瑩的綠色
鼻子: 鼻短
四肢: 長度適中
足掌: 腳爪小,為橢圓形
尾巴: 長度適中
披毛: 毛短而有光澤
毛色: 為銀藍色
歷史起源
科拉特貓原產(chǎn)泰國西北部的考拉特高原,是一個古老品種。此種于1959年由泰國引入美國,并于1965年得到美國愛貓者的公認。10年后英國方才承認這種貓??评刎堄址Q為呵叻貓,是以其原產(chǎn)地泰國一個省的名字命名,在當?shù)乇环Q為“西塞瓦特”,意為吉祥如意。泰國人常送新娘一對這種代表吉慶的貓作為結婚的傳統(tǒng)賀禮。
種族介紹
科拉特貓又稱銀貓,原產(chǎn)泰國西北部的考拉特高原,產(chǎn)量很稀少。
毛色為銀藍色,眼睛大,為綠色,臉為特別的雞心狀,體形不像典型的外來種短毛貓那般瘦長。它被認為是吉祥的動物。
體型屬中等,但肌肉發(fā)達,身體強健,線條優(yōu)美。耳朵大,耳尖略帶圓形,耳根很寬。藍綠色眼睛,又大又圓。目光炯炯有神、機警而富于表情。
體毛細而光滑,有絲樣的光澤。身體擺動時,背部的毛向兩側分開。全身的體毛沒有濃淡之分,沒有斑紋,是清一色的藍毛,毛尖上帶有銀色,可反射光線,陽光一照,全身發(fā)出銀色的光芒。
因為幾乎沒有底層毛,所以呵叻貓的御寒能力很差。也會季節(jié)性地換毛,但與其他貓的毛發(fā)不同的是,當它在受到撫摸時其毛發(fā)不會蓬松起來。
該天然品種來自泰國,于14世紀初形成品種。它在泰國的克拉特省被人們視為好運的象征,它的名稱也由此得來。而它的原名SI-SAWAT意思是文化和繁榮。在古AYUTTHAYA王朝(1350-1767)貓的詩集中,該品種的貓被形容為:“眼睛光瑩如蓮葉上的露珠”。 19世紀在英國展出過引進的克拉特貓,但并沒有取得成功,因為人們認為它只不過是長著藍色被毛的暹羅貓而已。
美國的育種專家JEAN JOHNSON于1959年開始了該品種的育種工作。1966年和1969年該品種先后得到了CFA和TICA的承認。1972年該品種剛剛引入歐洲就得到了FIFe的承認。盡管在美國該品種已有很高的知名度,在歐洲它依然默默無聞。
性格特征
科拉特貓生機勃勃,活躍,靈活而貪玩,但不喜滋事喧嘩,它需要安靜的
環(huán)境。它對其它貓不友好,對陌生人不信任。它溫柔,感情非常豐富,非常敏感,對主人很依戀。需要愛和關注。有著樂音般的嗓子。
形態(tài)特征
頭: 從前面看為心形,前額扁平,前額和鼻之間微有終止。臉頰堅實而發(fā)達。吻部既不尖也不方。鼻長,尖部圓形。發(fā)達有力的下巴。頜部有力。
耳: 大,基部寬,耳尖微圓。位置高,靈敏,外層被毛短。
眼: 大而圓,間距大,微微傾斜,綠瑩瑩的眼睛為佳。琥珀色的眼睛,特別是對幼貓來說是可以接受的。該品種貓的眼色要到2歲時才穩(wěn)定下來。眉在眼上方形成兩道寬闊的曲線。
頸: 中等粗細,長。
身體: 中等大小,半矮胖型,既不緊湊也不修長。背部微微隆起。強壯肌肉發(fā)達,靈活。
腿和爪: 后腿稍長于前腿,骨骼中等大小,橢圓形爪。
尾: 中等長度,基部粗于尖部,呈逐漸變細趨勢。尾尖圓形。
被毛: 短,細膩,光澤,濃密的被毛,被毛結構簡單(沒有底層絨毛),貓運動時,脊背處毛發(fā)有傾向于呈直立狀態(tài)。甚至有銀藍色被毛。發(fā)尖呈銀色,使被毛呈霜灰色。鼻頭為深藍灰色。足墊為深藍色到粉紫色。
不良性征: 頭部狹窄,小而靠近的眼睛。黃色眼。鼻太長或太短。下巴有髭毛。
不合格特征 除藍色外的任何其它顏色。白斑。
繁殖: 不允許與其他品種雜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