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三中學簡稱天津三中,是天津市最早建立的第一所公立中學。始建于1901年(清光緒二十七年),初名官立中學堂,后稱河北省立第一中學等。1949年定名為天津市第三中學。學校原址建在天津城西北角鈴鐺閣。1960年遷至丁字沽1982年獲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資助。1984年定為天津市市級重點校。1994年列入“中國名?!?,現(xiàn)為天津市“三A”學校,是全市首批錄取的九所重點校之一。
目年老校展風采,新的世紀鑄輝煌。天津市第三中學在高舉創(chuàng)新的旗幟,步入開放的二十一世紀。愿與國際名校聯(lián)誼交流,為人類社會發(fā)展廣育人才。
天津三中高中示范校建設工程已經(jīng)完成。校園環(huán)境優(yōu)美。教學樓、體育館、圖書館、實驗室、宿舍樓、食堂等設施先進齊全。其中學生宿舍樓中包括留學生公寓24間,共48個床位,內設有獨立衛(wèi)生間并配有其它生活設施,為我校招收外國學生提供了保證。 我校十分重視對外交流工作,早在80年代就開始了國際交流活動,1982年曾受到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資助。學校多次接待來自美國、英國、日本、加拿大等國家的來訪代表團,還先后多次派教師赴英國、美國、瑞典、日本、加拿大、法國等國學訪。
自從國際部成立以來,學校對外交流活動越來越多。我校已經(jīng)與加拿大魁北克黎馬路學院正式簽訂了協(xié)約,結成友好合作學校并成功地進行了師生互訪活動。我校還派出三名學生參加了由中國教育協(xié)會承辦的AFS中學生交流項目,他們正分別在美國、匈牙利、阿根廷進行為期一年的學習。
作為一新的部門,國際部搶抓機遇,開拓創(chuàng)新,努力實現(xiàn)教育與國際接軌,在對外交流中實現(xiàn)“引資、引智”,即通過對外交流引進資金并廣泛地汲取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和辦學方法,不斷提高辦學水平,滿足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天津三中已具備招收外國留學生的資質和條件,并已經(jīng)開始招收外國留學生。
在領導的關懷和幫助下,國際部將逐步成為三中了解世界的窗口,成為三中人以嶄新的姿態(tài)展示自己的舞臺,成為架起與相關各國教育界學術交流的橋梁。我們將創(chuàng)建、鞏固、發(fā)展國際部的窗口、舞臺、橋梁的作用。
三中領導勇于創(chuàng)新;提倡務實,認真發(fā)揚三中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學校已形成了教師“兢兢業(yè)業(yè)、治學嚴謹”,學生“崇尚質樸,品學兼重”的良好校風;學校教育質量穩(wěn)步提高,畢業(yè)生的質量連年達到全市一流水準,學生百分之百都能升大學深造。學校其它各項工作成績顯著,曾多次獲得國家級獎勵表彰。榮獲“全國語言文字工作先進單位”、“全國英語優(yōu)秀課一等獎”、“全國歷史創(chuàng)優(yōu)課一等獎”、“全國作文競賽組織獎”、“全國班集體建設研討會論文一等獎”等,并獲市級獎勵22項,市級先進稱號14項。天津三中教育質量穩(wěn)步提高,教學成績斐然。畢業(yè)生質量連年達到全市一流的水準,受到社會好評。
學校占地60720平方米,建筑面積37800平方米。其中有13000平方米的體育藝術中心,15000平方米的圖書館科技樓,并擁有400米塑膠跑道的室外田徑場,為學生的課內外學習生活提供充分的保證。天津三中高中示范校建設工程已經(jīng)完成。校園環(huán)境優(yōu)美。教學樓、體育館、圖書館、實驗室、宿舍樓、食堂等設施先進齊全。其中學生宿舍樓中包括留學生公寓24間,48個床位,內設獨立衛(wèi)生間并配有其它生活設施,為我校招收外國學生提供保證。
天津市第三中學(官立中學堂)校名變更一覽
清光緒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 普通學堂 是年正月十九日(公歷3月9日)創(chuàng)立,也稱天津普通學堂 董事高凌雯 董事 王世蕓
清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8年) 官立中學堂 是年正月移交官辦(天津府辦) 總辦凌福彭
清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 天津府中學堂 該校監(jiān)督王用熊認為稱官立中學堂名實不符,改名天津府中學堂 堂長王用熊
1913年 省立天津中學堂 歸屬直隸省改為省立 堂長王用熊
1916年 直隸省立第一中學校 省令全省省立中學按序號命名 校長王用熊
1928年 河北省立第一中學校 直隸省改名河北省 校長馬千里
1933年 河北省省立天津中學校 省令全省省立中學按地區(qū)命名 校長李邦翰
1940年 天津特別市市立第一中學校天津市改為汪偽臨時政府直轄特別市,該校改歸市屬 校長曹荃榮
1945年 河北省省立天津中學校 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該校仍歸省屬 代理校長周書元,1942年2月校長佟本仁
1949年 天津市第三中學 解放后天津市為直轄市,該校于1948年8月1日改為市屬,當時已有市一中、市二中,故排序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