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詩或元和十四年(819)作于虢州。當(dāng)時距元稹初識雙文(即鶯鶯)已經(jīng)過去整整二十年了,但由于天欲明未明、人半夢半醒之際的“鐘聲”,契合了當(dāng)年的特定情境,便立即引動那“二十年前曉寺情”,即《鶯鶯傳》(《會真記》)中所述初歡情景及其后幽會情事:“張生游于蒲,蒲之東十余里有普救寺,張生寓之……有頃,寺鐘鳴,天將曉,紅娘促去。崔氏嬌啼宛轉(zhuǎn),紅娘又捧之而去……自是復(fù)容之,朝隱而出,暮隱而入?!笔沟脩涯詈蛺濄豢?,心潮起伏,久久不平靜,因作此詩。
夜已過半,但天將亮未亮,在醉夢溫柔鄉(xiāng)中,卻花氣馥郁、鶯啼嬌囀,纏綿悱惻令人難舍。
黃色小犬撼動寺鐘,劃破寂靜的夜空,令人不禁想起二十年前的一個黎明在普救寺中發(fā)生的情事。
《鶯鶯傳》中有鶯鶯復(fù)張生信,文詞并茂,早已膾炙人口,卻將元稹先贈鶯鶯之詩略而未錄。文中只略稱:“明年文戰(zhàn)不勝,遂止于京因貽書于崔,以廣其意?!倍嗽姳淮蠖鄬W(xué)者視為《鶯鶯傳》之張本。
首句“半欲天明半未明”,寫兩情如膠似漆,不料卻又天將拂曉,幽期密約恨短;次句“醉聞花氣睡聞鶯”,寫醉夢溫柔鄉(xiāng),花氣馥郁,鶯啼嬌囀,纏綿悱惻難舍?!白砺劇本浠ノ倪B屬,猶言醉而臥,聞到花香,聽見鶯啼,妙語雙關(guān)。
第三句“
元?。?79—831),唐代詩人。字微之,河南(治今河南洛陽)人。早年家貧。貞元十九年(803)舉書判拔萃科,曾任監(jiān)察御史。因得罪宦官及守舊官僚,遭到貶斥。后轉(zhuǎn)而依附宦官,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最后以暴疾卒于武昌軍節(jié)度使任所。與白居易友善,常相唱和,共同倡導(dǎo)新樂府運(yùn)動,世稱“元白”。詩作平淺明快中呈現(xiàn)麗絕華美,色彩濃烈,鋪敘曲折,細(xì)節(jié)刻畫真切動人,比興手法富于情趣。后期之作,傷于浮艷,故有“元輕白俗”之譏。有《元氏長慶集》60卷,補(bǔ)遺6卷,存詩830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