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樓洞地處湖北省南部與湖南省北部交界的丘陵地帶上,三面環(huán)山,北面為北山,南面為松峰山,東面為馬鞍山,位于山頂可鳥瞰古鎮(zhèn)全景。羊樓洞明清石板街整體分布依松峰港呈南北走向,現存古街全長約1000米,街道最寬處6米,另有三條丁字巷,街道整體保存完好。
古鎮(zhèn)羊樓洞,素有“青磚茶鄉(xiāng)”之稱,也是馳名中外的“洞茶”故鄉(xiāng)。據清同治版《蒲圻志》載:羊樓洞始建于明代,形成于清道光~咸豐年間,后歷經清代、民國期間改建。羊樓洞古街位于松峰港以西,由廟場街、復興街和觀音街組成。廟場街段和復興街前段街道依據松蜂港走向呈現曲線形。古鎮(zhèn)上商業(yè)店鋪大多集中分布在這段街道上。街道兩側建筑尺度、風格統一,錯落布置。復興街前段是整個街區(qū)的轉折處,在這里整個街區(qū)向西有一個偏轉,道路兩端各有一個丁字路口。復興街后段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部分被日本人燒毀,戰(zhàn)事平定后又重建,街道上現保留有不同時期興建的建筑物。
街道整體分布依松峰港呈南北走向,現存古街全長約1000米,街道最寬處6米,另有三條丁字巷,街道整體保存完好。街道路面采用硬質的青石板鋪設,街道路面中間均設下水道,寬約1.2米,用青石板橫鋪,下水通至古街東側的松峰港,下水道兩側豎鋪條石,條石之間均留有縫隙,用于通下水。廟場街和復興街道路在道路中心橫鋪一條石板,作為道路的中心線,兩側對稱縱向布置石板,縱向的石條相對尺寸較短。這種鋪設方法是為了是適應街道的彎曲。明清時期運輸的主要工具為獨輪車,在青石板上多處保留有寸余深的車轍跡。街道兩側保留有清代、民國時期的住宅、商鋪三百余棟。房屋結構均為磚木結構、有一進二重、三重式,分上下兩層,下層為商鋪,前店后宅,墻體為磚結構,中間設置天井,上層為閣樓,穿梁式木結構。
2020年6月,被評為湖北旅游名街。
2022年5月19日,被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擬確定為湖北省首批非遺特色村鎮(zhèn)、街區(qū)。
2022年5月,入選湖北省首批非遺特色村鎮(zhèn)街區(qū)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