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炎中醫(yī)叫什么病
前列腺炎在中醫(yī)上屬于膀胱濕熱的范疇。中醫(yī)管它叫精濁、尿濁或者白淫、白濁、勞淋等。一般前列腺炎會有腎虛的癥狀,需要對癥治療。慢性前列腺炎需要對證用藥,慢性前列腺炎以濕熱蘊結和氣滯血瘀證及兩者合并占絕大多數(shù)。
?
前列腺炎中醫(yī)辨證
1、濕熱下注型
濕熱下注是前列腺炎的重要因素之一。濕熱之邪,可由外侵,亦可由內生。外侵者可岡外感濕熱火毒,蘊結不散,濕熱穢濁之邪下注;或者外陰不潔,包皮過長,藏污納垢,或者性交不潔,濕熱之邪從下竅侵淫,流于精室,清濁混淆,精離其位而成本病。內生者可由嗜食肥甘酒酪和辛辣之品,積濕生熱,下注膀胱,導致本病的發(fā)生。癥見小便淋澀赤痛,少腹拘急,會陰部脹痛,尿道口摘白濁,舌苔黃膩,脈滑數(shù)。
2、氣滯血瘀型
或由濕熱之邪長期不得清利,相火久遏不泄,精道敗精瘀阻;或由情志不調,抑郁傷肝,肝失疏泄;氣血流行不暢,經(jīng)脈受阻,氣血瘀滯;或由感受寒邪,與血博結,厥陰之絡受損,氣滯血瘀,運行不暢,故而發(fā)生本病。癥見小便澀滯會陰及小腹下墜脹痛,前列腺腫大堅硬,舌紫暗,脈弦澀。
3、陰虛火旺型
房事過度,或忍精不泄,酒色勞倦,勞傷精氣,以致腎精虧損,相火妄動;久病傷腎或素體陰虛,水火失濟,陰虛火旺,擾動精室,亦可導致本病的發(fā)生。癥見尿道口常有白濁、會陰墜脹,腰膝酸軟,潮熱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
4、腎陽衰疲型
本病早期多是腎陰虧虛,相火妄動,隨后陰損及陽,或素體陽虛,腎氣不足,精關不固,精離其位,陰精變成腐濁,敗精流注,逐成精濁。癥見小便淋澀挾精,畏寒,腰膝酸冷,陽痿,早泄,舌質淡胖,脈沉弱。
5、脾虛濕盛型
脾腎素虛,或病久傷及脾腎,脾主升清,腎主封藏,脾氣虛則濕愈難化,腎氣虛則精易下泄,以至升清降濁功能失常,清濁不分,濕濁下流而發(fā)生本病。癥見小便流濁,面色不華,肢體困倦,不思飲食,舌淡苔白,脈虛。?
前列腺炎中醫(yī)如何治療
前列腺炎病有癥狀復雜,病程遷延、頑固難愈、容易復發(fā)等特點。傳統(tǒng)醫(yī)學應用清利濕熱、熱毒通淋法多能奏效,以下有兩個處方是針對治療前列腺炎的中醫(yī)處方:
1、處方:益母草30克,蒲公英、土茯苓、車前子、玉米須各20克,瞿麥、赤芍、皂角刺、烏藥各10克,甘草梢5克。
用法:水煎,日1劑,服2次,1個月為1療程。
療效:服藥2個療程,有效率91%。
2、處方:黨參18克,穿心蓮15克,黃芩、白芷、蒼耳子、川芎各9克、生甘草3克。
服法:水煎,日1劑,服2次,10天為1療程。
療效:服藥1-2療程,有效率達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