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詛盟場面銅貯貝器,為西漢時期銅器,于1956年,出土于云南省晉寧縣石寨山遺址M12墓,現(xiàn)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古代中國》基本陳列展廳內(nèi)。
西漢詛盟場面銅貯貝器通高51厘米,蓋徑32厘米,底徑29.7厘米;出土時器內(nèi)貯貝300余枚,上鑄圓雕立體人物127人(殘缺者未計入),以干欄式建筑上的人物活動為中心,表現(xiàn)了滇王殺祭詛盟的典禮場面。
西漢詛盟場面銅貯貝器上祭祀儀式只占很小的一部分,更多的是奴隸們正在準備食物的場景和各類人在廣場上進行交易的場景。表明祭祀既是神圣的祈禱,也是各階層生活的交匯。
2013年8月19日,西漢詛盟場面銅貯貝器被國家文物局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目錄》。
1954年10月,云南省博物館派遣人員去晉寧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了石寨山古遺址和古墓地。
1956年,西漢詛盟場面銅貯貝器在云南晉寧縣石寨山M12墓出土。
現(xiàn)西漢詛盟場面銅貯貝器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內(nèi)。
西漢詛盟場面銅貯貝器通高51厘米,蓋徑32厘米,底徑29.7厘米;出土時器內(nèi)貯貝300余枚,上鑄圓雕立體人物127人(殘缺者未計入),以干欄式建筑上的人物活動為中心,表現(xiàn)了滇王殺祭詛盟的典禮場面。此貯貝器器身呈筒形,腰微束,兩側(cè)有對稱的虎形耳,底部有3只獸爪足。蓋上鑄1間干欄式房屋及各種人物127個(未計殘缺者)。房屋建筑主要由屋頂和平臺構(gòu)成。屋頂呈人字形,平臺由小柱支撐,上面高凳上垂足坐著一位主祭人。這位主祭人的周圍放置16面青銅鼓,其左前方和右側(cè)均為參與祭祀者,面前擺放著祭品。平臺左右兩側(cè)為椎牛刑馬、屠系宰羊等場面。平臺之后有擊打青銅鼓和錞于的,有待刑的裸體男子和持器盛物的婦女等。
西漢詛盟場面銅貯貝器記錄了以下場景:房屋平臺之上置一高凳,一人垂足而坐,似為主祭人;主祭人兩側(cè)列坐多人,左側(cè)五人,右側(cè)三人;兩巨鍋鼓周圍及樓梯處有婦女人15人,雙手扶膝踞跑。
西漢詛盟場面銅貯貝器有一形體較大的女人,頭梳銀錠髻,戴蚌蛤式耳環(huán),雙腕套有壁形鐲,腹前懸有圓形扣飾。跣足高坐于后柱前,似為會盟祭祀大典的女主人或首腦。
西漢詛盟場面銅貯貝器整個布局以蓋上的干欄式建筑為中心,形成梯級層次,所有的人物活動均圍繞著這個有倒人字坡形屋頂?shù)母蓹谑浇ㄖ归_,生動形象地記錄了滇王殺祭詛禮場面,仿佛是一幅點體的《清明上河圖》。
西漢詛盟場面銅貯貝器反映了古滇人仍有母系氏族的傳統(tǒng),而用較大的形體來突出主要人物則是古代世界各地造型藝術(shù)通用之手法。因為此時人們還不善于用塑造個性的方法或用服飾、環(huán)境來烘托主要人物,所以只有用較大的形體予以突出。
石寨山遺址M12墓系豎穴土坑墓,一棺一槨,與呈貢天子廟M41墓相同。位于晉寧石寨山墓群中部偏東,坐向?qū)χ守曁熳訌R莊踽(M41)墓和莊踽之子(M33)墓。M12墓坑長3.8米,寬1.95米。長度比呈貢天子廟M41墓多0.5米,比晉寧石寨山M6墓少0.4米;寬度比呈貢天子廟M41墓少2.05米,比晉寧石寨山M6墓多0.5米??傮w看,墓坑規(guī)模與晉寧石寨山M6墓差別不大。
西漢詛盟場面銅貯貝器是古滇青銅器中的獨有器物,是滇王和貴族用來盛放海貝和珍寶的寶箱。西漢以來,貯貝器上出現(xiàn)了大量現(xiàn)實生活的場景,祭祀、戰(zhàn)爭、狩獵,這些不僅是古滇人生活的縮影,更是滇王和貴族們權(quán)力的表現(xiàn)。
西漢詛盟場面銅貯貝器上,祭祀儀式只占很小的一部分,更多的是奴隸們正在準備食物的場景和各類人在廣場上進行交易的場景。表明祭祀既是神圣的祈禱,也是各階層生活的交匯。
《華陽國志·南中志》中論當時的南中習俗說:“其俗征巫鬼,好詛盟、投石、結(jié)草,官常以詛盟要之?!薄督▽幙ぁの犊h》條下云:“有明月社,夷、晉不奉官,則官與共盟于此社也?!倍颊f明詛盟為古代西南民族中極為盛行的一種風俗,凡有重大事件都要用盟誓來約束,設立祭壇,供奉祭品,舉行典禮。從此貯貝器的器蓋上平臺后面殺人祭柱場面來推測,這是一次立柱祭社的儀式。
2007年,西漢詛盟場面銅貯貝器等來自中國國家博物館的文物參加《國家寶藏特展》,在鄭州展出。
2013年8月19日,西漢詛盟場面銅貯貝器被國家文物局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