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銀器是指原產地英國(British),注冊工匠用白銀生產制作的首飾、錢幣、生活用具以及裝飾藝術作品,經英國法律許可檢測機構(The Goldsmiths'Company Assay Office)檢測符合標準銀純度含量,并在銀器上使用截記沖擊留下標志痕跡(Hallmark)的作品稱之為英國銀器。英國銀器(British silver)的歷史我們可以追溯到古羅馬時代。
可以說,英國人對銀器的熱愛是有目共睹的,大到裝飾擺件,小到刀叉用具,而且英國的銀器制作的都非常的精美,不管是作為紀念品還是收藏品,都非常的有價值。
英國作為歐洲銀器制作的發(fā)源地,已有非常久遠的制作歷史。起初,銀器多使用在宗教活動及皇室和貴族生活中,是一種權力與地位的象征。隨著英國銀器制造工藝日臻完美,銀器的使用也漸成時尚,19世紀維多利亞時期,英國銀器發(fā)展到全盛階段。此時,銀器構思巧妙、工藝繁復卻異常精湛,錘揲、刻花、浮雕、鏤空、鑲嵌等多種工藝應用,產生了一批具有高超藝術性的器皿。
同時,從尊貴雍容的皇室到市井坊間的百姓,幾乎各個階層的英國人都對銀器非常青睞。尤其在英國的上流社會中,收藏一件名家制作的精美銀器是一種尊貴典雅的象征。
英國銀器大約分為銀幣、生活用品和藝術品三大類。具體參考以下:
1、銀幣,許多國家在相當長的時間里用銀制作貨幣。
2、生活用品,最常見的是餐具,銀餐具可以防毒。此外,歷代帝王多用白銀制作皇冠、權杖。宗教上層人士使用的器皿以白銀鑄造更是司空見慣。
3、藝術品,大量珍貴的珠寶首飾、塑像等也都會使用白銀。有時,生活用品與藝術品之間很難區(qū)分,盡管本身是生活用品但由于制作考究,隨時光流逝也會成為藝術品。
1、現(xiàn)在大多數較易收藏到的英國銀器都是17世紀或稍晚時期的產品,早期制品十分稀少,只在一些著名教堂里可以見到,大多為日用品,著重于實用性,沒有華麗的外表及精美的裝飾。
2、銀器注重裝飾始于英王查理二世,他聘請了歐洲大陸的工匠制出帶有葉、花、水果等造型及裝飾的銀器。1685年,由于廢除了《南特法令》,因而有法國新教徒來到英國,其中不乏高級銀匠,他們以獨特的方法生產了精美的銀器。至1697年,通過了用擠壓法制造銀器的標準,進一步改變了銀器的特征。
3、18世紀初的英國銀器造型簡單,但各種款式的銀器開始出現(xiàn)。特別是當飲用咖啡、茶及巧克力漸成時尚,咖啡壺、茶壺和巧克力壺也日漸豐富。此外,銀質的調料瓶、鼻煙盒、艦船模型也開始出現(xiàn)。
4、在18世紀末至19世紀30年代,英國銀器的特征發(fā)生了戲劇性變化。此時銀器的裝飾物變得厚重,當時流行的裝飾為獅子腳面罩和很重的圓邊。
5、我們可以推測,英國在內的所有歐洲銀器的制作始終與整個社會的藝術風格相連,從早期帶有宗教色彩的哥特式,到律動的巴洛克式、奢華的洛可可式,之后出現(xiàn)的新古典主義、折中主義等。藝術風格突出的銀器無疑是一個時代文化和藝術水準的縮影,比如巴洛克風格等等。
“戳記”制度誕生于14世紀,是一種驗證銀器純度的標志,銀器生產相對活躍的城市先后建立了金銀檢驗所(Assay office)并確定了各城市獨特的符號。每一件銀器生產完成后都必須在金銀檢驗所打上“戳記”。這種銀器品質保障制度沿用至今。
比如“獅子”代表英國純銀,“豹”代表倫敦產銀器,“錨”代表伯明翰產銀器,“豎琴”代表都柏林產銀器,“皇冠”代表謝菲爾德產銀器;人名縮寫首字母代表的是制作銀匠,“PL”代表保羅·拉美瑞制作,“HB”代表海斯特·貝特蒙制作;而年代則是用字母加不同外框標記。根據銀器上的戳記,就可以判定該器皿的“生辰八字”從而判斷其市場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