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瑞金米酒對畏寒、血淤、缺奶、風濕性關節(jié)炎、腰酸背痛及手足麻木等癥,以熱飲為好;
2、瑞金米酒對神經(jīng)衰弱、精神恍惚、抑郁健忘等癥,加雞蛋同煮飲湯效果較佳;
3、瑞金米酒能夠幫助血液循環(huán),促進新陳代謝,具有補血養(yǎng)顏、舒筋活絡、強身健體和延年益壽的功效;
4、瑞金米酒對產(chǎn)婦血淤、腰背酸痛、手足麻木和震顫、風濕性關節(jié)炎、跌打損傷、消化不良、厭食煩躁、心跳過快、體質(zhì)虛衰、元氣降損、遺精下溺、月經(jīng)不調(diào)、產(chǎn)婦缺奶和貧血等病癥大有補益和療效。
釀酒大部分是由家庭主婦來完成,她們技藝頗高。要釀酒時,主婦會把陳年的酒壇,搬到溪流中,用黃黃的細沙洗去污物,再讓清涼的泉水反復沖洗,最后置放在陰涼處風干。釀酒用的新糯稻,剛剛揚場完畢,精選風干,顆顆飽滿,粒粒精華,碾去金燦燦外殼之后,倒到竹篼里,用山泉水反復沖洗,洗去糯米中的塵物,接著又將洗凈糯米倒進飯甑,放到鍋里蒸熟,隨后又用泉水沖冷,將碾末的酒餅與糯米飯均勻地攪拌,最后放進酒壇,讓其醞釀,過幾天后,加進潔凈清涼的山泉水,之后讓其慢慢醞釀,時間愈久,酒質(zhì)愈醇,酒色愈清朗、明凈,讓人一見頓生愛慕之心,急欲解饞。就這樣,心靈手巧的農(nóng)家婦女,用普普通通的糯米,加上普普通通的發(fā)酵酒餅,再加上普普通通的制作工藝,釀制出不同尋常、香氣四溢、清純甜潤而略帶酒味的瑞金米酒。
瑞金的俗語中,有句話叫做“蒸酒磨豆腐,唔(不)敢逞師傅”。就釀酒而言,除了人的因素外,還有另外兩個原因,第一是要選優(yōu)質(zhì)酒餅,第二是水質(zhì)很關鍵,要用純凈而清甜的山泉水或井水。米酒與高粱酒截然不同,因其含酒精度數(shù)極低,口感清醇略帶酒味,故老少皆宜。生活中因喝其它酒而酩酊大醉的人很多,而因喝米酒而醉倒的人卻極少.
瑞金人還有個釀冬至酒的習俗??爝^年時,家家戶戶都要蒸酒,有些家庭蒸酒要蒸好幾甕,并且要等到冬至時給釀好的酒加水,大家認為,冬至時的水味最醇,用它醞釀的酒可久藏不壞,柔和爽口,回甜生津,后勁頗足。
瑞金米酒可以直接作開瓶生飲,也可以加熱后飲用;米酒作為調(diào)味佳品的原理在于,它能溶解其他食物中的三甲胺、氨基醛等物質(zhì),受熱后這些物質(zhì)可隨酒中的多種揮發(fā)性成分逸出,故能除去食物中的異味;米酒還能同肉中的脂肪起酯化反應,生成芳香物質(zhì),使菜肴增味。米酒的這些去腥、去膻及增味功能,在菜肴烹制中廣為人們采用。
瑞金釀酒歷史悠久,據(jù)史志記載,早在宋朝時期,瑞金人就開始有蒸米酒宴請賓客的習俗。
瑞金人歷來愛喝米酒。秋收后的米酒,一般在重陽啟封。瑞金人把做酒的器皿,稱作酒盎,盎口小肚大且高。吃到底時,非伸長胳脯去舀。于是譏諷貪杯者嫌肩膀生寬了。酒釀得了,每每用葫蘆瓢,先從酒窩里掏出幾瓶最甜的,留待客人。過去缺糧,只能在過春節(jié)時賽誰家的酒最甜。如今糧食多了,又想著養(yǎng)豬加工、換外匯。
瑞金人有一個習慣,每逢農(nóng)忙插秧,田塍上擺把酒壺,插完一行,就喝一口,伸伸腰。要是請了幾個幫工,也是就一壺酒,誰先插到田頭就誰喝,引得人們雁兒飛,為的爭氣。到了盛廈,村旁路邊的大樹下,則是賣水酒的所在地。路人渴了,花幾毛錢,又提神又解暑。所以瑞金人稱米酒為“大樹底下的茶”。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經(jīng)濟日報》記者羅開富徒步采訪完成“二萬五”后,只有瑞金人才會打這樣的電報:“我們用瑞金的米酒舉杯向你祝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