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縣葡萄果穗完整、松緊適度、穗形美觀、果粒均勻、果肉細膩、糖酸比協(xié)調、酸甜適口,具有品種特有風味。理化指標: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可滴定酸含量0.3%至0.7%。蕭縣葡萄一般含糖18%-25%,含有維生素A1、B1、B2及胡蘿卜素和10多種氨基酸,具有藥用價值。
蕭縣素有葡萄之鄉(xiāng)的美譽,蕭縣葡萄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在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所編《蕭縣志·物產篇》中就有記載。
1950年-1960年,蕭縣創(chuàng)建了葡萄國有相關產業(yè),帶動了葡萄種植業(yè)發(fā)展。
2008年9月,蕭縣已形成了以北部黃河故道為主的中晚熟葡萄生產基地、東南山區(qū)為主的早熟鮮食葡萄基地和中部釀酒葡萄生產的三大葡萄生產基地。
蕭縣由于黃泛沖擊原因,形成了西南平原、故黃河高地和東南淺山區(qū)三個不同自然區(qū)域的結合體,主屬黃淮沖擊平原。西南平原區(qū)面積約1179平方千米,地面高程由西北向東南緩傾,介于39-33米之間,地面坡降約為七千分之一;古黃河高地面積約為194平方千米,地面高程介于42-39米之間;東南山區(qū)面積約為512平方千米,屬低山殘丘,最高海拔為395米。平原區(qū)由淤土、沙土及沙淤兩和土,以沙質土壤為主;古黃河高地有沙土和淤土;東南山區(qū)主要為山淤土和山紅土等土壤結構。
蕭縣處于北亞熱帶和暖溫帶的過渡區(qū),屬溫帶季風氣候,兼有北方和南方的氣候特點,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平均氣溫15.7°C,年日照時數為2284至2495小時,日照率52%-57%,年均無霜期200-220天,年均降水量800-930毫米,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56%。氣候資源較為優(yōu)越,有利于葡萄生長。
截至2017年底,蕭縣葡萄種植面積約10萬畝,年產葡萄12萬噸。是全國四大葡萄基地之一,形成了以北部黃河故道為主的中晚熟葡萄生產基地、東南山區(qū)為主的早熟鮮食葡萄基地和中部釀酒葡萄生產的三大葡萄生產基地。蕭縣有國家級標準葡萄園1家、省級標準葡萄園1家、省級家庭農場1家、市級家庭農場2家、3個設施大棚葡萄栽培現代農業(yè)示范園、1個高標準避雨設施葡萄栽培示范園、1個萬畝優(yōu)質葡萄栽培基地、8個無公害優(yōu)質葡萄生產基地。
2013、2015、2017年,蕭縣葡萄入選全國名特優(yōu)新農產品目錄。
2018年3月,蕭縣葡萄成功獲批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稱號,保護范圍為蕭縣行政區(qū)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