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大肉厚,籽粒細小,色澤鮮艷,清脆爽口,微辣帶甜,耐儲易運。
喀喇沁旗地形復雜多樣,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旗內以茅荊壩和馬鞍山梁為主體,由西向東構成中低山地、丘陵漫崗和河谷平原3種地貌類型。海拔高度在500-1890.9米之間,西南部燕山北麓羽脈的七老圖山脈最高峰葫蘆峰海拔1890.9米,韭菜樓海拔1806米,東北、東南部的錫伯河下游、老哈河沿岸的平原地帶,海拔只有500-600米左右。
旗內西南部多為山區(qū),天然植被較好,占全旗總土地面積的49.6%,中部為黃土丘陵及山麓地帶,山巒起伏,坡向多變,沖溝密布,植被較少,占全旗總土地面積的37.4%,東部老哈河畔及錫伯河沿岸為河谷平川地區(qū),土層較厚,水資源較豐富,為旗內主要產糧區(qū),占全旗總土地面積的13%。
土壤以棕壤土、褐土、草甸土為主,肥力中等,pH值7.6-8.5,有機質含量10-20克/千克,全氮平均1.03克/千克,有效磷平均14.8毫克/千克,速效鉀平均143.54毫克/千克,滿足青椒對營養(yǎng)條件的高要求。
喀喇沁旗屬西遼河上游老哈河水系。境內主要河流8條,即老哈河、坤都淪河、馬架子河、樓子店河、錫伯河、小牛群河、半支箭河、西路噶河,分屬于老哈河、錫伯河、西路噶河、半支箭河4個流域。
多年平均徑流深49.8毫米,年徑流總量1.50億立方米,客水4.86億立方米。全旗年人均占有地表水451立方米,年人均占有可開采地下水量145立方米。農業(yè)為深井水灌溉,無工業(yè)污染,環(huán)境條件優(yōu)良。
喀喇沁青椒營養(yǎng)物質含量參考范圍值:蛋白質≥0.74克/100克,維生素C≥54.6毫克/100克,可滴定酸≤0.12%,可溶性總糖≥3.67%。
喀喇沁旗地處中緯度地區(qū),屬中溫帶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區(qū)。冬季漫長而寒冷;春季干旱多大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短促,氣溫下降快,霜凍降臨早。大部分地區(qū)年平均氣溫5.9℃左右,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為-12.3℃左右,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在21.9℃左右。
年降水量的地理分布受地形影響十分明顯,不同地區(qū)差別很大,有300-500毫米不等。旗內太陽輻射強烈,日照豐富,積溫有效性高,適宜于青椒生長,當地生產的青椒果肉厚實、顏色鮮亮。
紅英達、黃貴人、太空椒。
喀喇沁青椒以農業(yè)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農藥為輔,化肥必須與有機肥配合使用。生產過程必須按照《喀喇沁青椒種植技術規(guī)程》操作。
一般以果實充分膨大,果肉變厚顏色加深,有光澤且未轉色前采收最好。對于不留種的青椒,以采收嫩果為主。為防止早衰,應提前采收門椒。由于青椒枝條脆,最好用剪刀采收,以防止折枝。長距離運輸的青椒要求選擇晚熟耐貯運品種。如果需要留種,應留第2-4層分枝上的果實,待充分成熟,果皮變紅或變黃時,再及時采收。
1987年,赤峰市引入種植華椒一號,后經逐年選株提純種植,性狀比較穩(wěn)定 。
赤峰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從1994年開始到2007年間,利用13年的時間選育成功了面對全國辣椒市場生產應用的新單交種4個。即赤研1號、赤研2號、赤研4號、赤研5號? 。
2009年5月,赤峰市已有7個新的辣(甜)椒新雜交種通過了內蒙古自治區(qū)品種審定委員會的認定。